有人說老不看三國 少不看水滸
因為老的人 有了很多人生閱歷與歷練
可以看出三國裡面很多沒說出來的深意
會讓人變得老奸巨猾
像我以前一直不了解空城計
司馬師說的沒錯
就算有詐 派個一百人先入城看看情況也不遲
為什麼司馬懿要大聲嚷嚷說一定有埋伏 然後就狂撤呢?
所以表面上的空城計 如同文字上面的表示
是孔明"此人料吾平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是司馬懿"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
光這個表面上的意思 就足以讓人傳唱千古
但實際上的空城計 是一個上下交相賊
為何司馬懿始終不肯派人進去看?
就是因為"派人進去看"這個解決空城計的solution如此明顯
所以司馬懿和孔明彼此都心知肚明
他們是透過這個大家以為他們在鬥智的空城計 在彼此對話
對話就是以下這樣:
你我都知道我不可能設這麼一個有漏洞的心理戰(只要你派人進來)
但今天我設了 代表我沒招了
你可以抓到我了
then?
狡兔死走狗烹 現在還是曹氏一族坐擁大權
你沒有忘記當初你被我陷害 弄到裝瘋來躲避曹爽追殺的事情吧
基本上整個局勢你也很清楚
你現在坐擁魏國軍事大權 然後魏國對蜀國又佔優勢
只要我們這樣鬥下去
你幾乎可以確信你可以處在一個長期掌握權力 又不怕被我擊敗的位置
(比起滅了蜀國後 你功高震主的不確定性)
然後你就可以在這段時間點持續培養你的勢力
所以司馬懿用一副怕埋伏怕的要死的樣子去瘋狂退兵
對他兒子的中肯建議說"你懂個屁"
跑到了很遠還硬要問說"我有頭否?"
這些誇張(或相較之下不合情理)的舉動
在在都反映了他其實是在配合孔明
這是一個無敵完美的對話
因為他們間的對話 是建立在一個完全無關的事情上
從頭到尾他們沒交談 也沒講過任何彼此未來 甚至表面上是在鬥智
如同進版
同樣一篇文章
你給一般人看 他們會得你隱含的意思
但給你想看的人看 他會得到在這表面隱含意思之外
你想要跟這個人講的另一個隱含意思